中国选手郑钦文夺得奥运网球女单项目金牌,打破历史,成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最让人难以忘怀的面孔之一。除了郑钦文,美国选手西蒙·拜尔斯(Simone Biles)、韩国射击选手金艺智等一批女运动员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受到全球关注。巴黎奥运是现代奥运历史上第一届男女运动员数量相等的赛事。科技资讯公司“快公司”(Fast Company)评价:“女性终于成了和男运动员同等的偶像。巴黎奥运会在提高女性能见度方面走在前列。”“我们正在见证一个突破性的里程碑。”《华盛顿邮报》写道,“不仅是女性的胜利,也是社会迈向更包容的重大转变。”
“我喜欢做女王”
踏上奥运会女子网球单打半决赛现场之前,郑钦文对阵头号种子、波兰选手斯维亚特克(Iga Swiatek)的成绩是:六战六败。斯维亚特克尤其擅长红土场地,曾四次捧起红土赛事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奖杯。但在这一天的红土场上,郑钦文表现得比对手更从容镇定。她的非受迫性失误次数只有对手的三分之一,连连破发。最后一个赛末点,斯维亚特克回球出界,郑钦文怒吼一声,躺在地上。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中国选手打进奥运会网球决赛。郑钦文由此超越了偶像李娜创造的奥运会四强最好成绩。“那一刻无以言表。”郑钦文赛后接受采访时说,“躺下来望着天空,对天空怒吼,真的很难形容此刻的激动。因为我击败的是世界第一,是多次拿到法网冠军的人。”
“我,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击败了世界第一,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在决赛赛场上,郑钦文延续着自己的坚毅冷静的球风。她多次成功保住发球局,在对手心态起伏时保证高质量发球。以同样控制自己受迫性失误的战术延续比赛胜利。因为一度两次遭破发,比赛经验本该更丰富的维基奇在现场摔了球拍。虽然她之后将比分扳平,但体力更好、一发成功率更高的郑钦文延续了优势。在最后一分之后,她又一次躺在了巴黎的红土场地上大吼。这也许是奥运最完美的结束方式。
“虽然网球不是说付出一切就会有结果,我还是为自己感到自豪。我战胜了压力,突破了极限。”郑钦文在奥运赛场上高速连续作战。这对她的心态和体力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能连续打五场比赛,尤其是两天打了七个小时。”
“将来无论我落后多少,我都会记住这一刻,它会让我振作起来。”郑钦文夺金后说。“从小就想为祖国赢一枚奖牌。也许不是金牌,只要是一枚奖牌就行了。这次我做到了。在亚洲网球界没人做到这一点,我很高兴我能创造历史。2004年,刘翔说他永远会记得21岁的那一刻,现在我在这里,我也21岁。这种感觉,难以置信。”因为性格自信大方、说流利英语和西班牙语,郑钦文的粉丝横跨中西。粉丝称她为“文女王”。网球,对这个出生于湖北、从小活泼好动的女孩来说,成了梦想的实体。“网球是一个选择的游戏。这不是比谁更强壮、更有力量或者更快。你在球场上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改变比赛。”
“我很喜欢’女王’这个绰号。”郑钦文对媒体说,“女王,这不是很好吗?”“我从小就想做突破历史的人。”
△郑钦文在女子网球单打比赛现场。
女性的突破
不止是郑钦文,本届奥运会也被称作突破历史的一次赛事。巴黎奥运正式开幕之前,巴黎奥组委就宣布这是现代奥运史上第一次男女运动员数量相同的性别平等赛事。更多女运动员被媒体与粉丝关注。奥运会开幕第三天,韩国射击运动员金艺智突然在全球社交网络走红。她头戴棒球帽,穿着运动夹克,戴一副特制的射击眼镜,手上是女儿送的小象玩具。因为风格酷似著名动作片中的冷血杀手,金艺智被粉丝称作“女版约翰·维克(John Wick)”,她最后摘得10米气手枪银牌。61岁的乒乓球选手倪夏莲代表卢森堡出战。这是她的第六次奥运会。因为打法罕见,在女子单打比赛之前,出生于上海的倪夏莲为中国混双组合做赛前陪练。“有这样的机会回报祖国,我觉得非常幸福。”埃及击剑运动员纳达·哈菲兹(Nada Hafez)在女子佩剑比赛结束后,在社交网站上发布震惊媒体的新闻:“赛场上有两名选手,但其实还有第三个人!这是我、我的竞争对手,还有我尚未出世的小宝宝。”戴着护具,观众完全看不出哈菲兹有七个月身孕。2016和2021年,哈菲兹两次参加奥运会,终于在巴黎获得了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进入十六强。
“公布这个消息是想告诉大家,我为自己能进入16强感到自豪。这届奥运会与以往不同。我的身体里有一个小冠军!”哈菲兹对媒体说,透露怀孕的消息“是为了向外界展示埃及女性的力量和毅力”。“怀孕就像过山车,本来就很艰难,还要努力保持生活与运动的平衡,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
△埃及击剑选手纳达· 哈菲兹。
“在巴黎举办的这场体育盛典意义重大。”路透社评价,“一个世纪前,女性正是在这里首次被允许参加奥运会。”1900年的奥运会上,1000名运动员中只有22名女性。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起人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曾说奥运会是“对绅士运动精神的庆祝”,“女性的掌声是运动的鼓励”。1924年巴黎举行夏季奥运会时,只有4%的选手是女性。她们参加的也是游泳和网球等“当时被认为更适合女性的项目”。男子游泳自1904年起就设有1500米比赛。但女子游泳直到2021年东京奥运会才有同样的项目。国际马拉松赛事成立69年后才允许女性参赛。外界对女性运动水平的研究长年落后,女运动员也很少能获得高质量教练资源。英国BBC新闻网的最新报道表示,因为体脂比例更高、心肺功能更适合长项目,女性其实比男性更适合耐力赛事,“竞技体育中绝不存在女性不如男性”。1952年,盛装舞步马术比赛首次允许女性和男性一起参加,丹麦运动员里斯·哈特尔(Lis Hartel)在怀孕、因小儿麻痹症瘫痪的情况下参赛。因为膝盖以下无法活动,她的丈夫负责抱她上下马。哈特尔最终收获一枚银牌。金牌得主、瑞典运动员亨利·圣希尔(Henri Saint Cyr)将她抱上领奖台。
“没有人喜欢被打折扣。性别、肤色、取向,没有人愿意因此被看低。”女子网球选手比利·简·金(Billie Jean King)在一次奥运活动上说。她曾在1973年对阵男子网球选手鲍比·里格斯(Bobby Riggs)。里格斯曾对媒体放言“即便我55岁也能击败世界顶级女选手”。他最终在9000万电视观众的见证下输给了金。“在体育之外,女性收入一直低于男性。我们希望体育能反映真实世界的样貌,希望更多女性从事教练工作。”
△美国女子体操队捧起金牌。
“奥运会不仅是庆祝运动实力的盛会,长期以来,它也是倡导体育平等的有力平台。平等永远是最大的赢家。”“快公司”网站写道。2022年,美国通过了同酬法案。所有代表美国参赛的运动员不分性别都能获得同样的薪酬福利。奥运会之前,讲述首名横跨英吉利海峡女运动员的电影《泳者之心》(Young Woman and the Sea)全球公映,影片在权威娱乐网站“烂番茄”上有破纪录的98%观众好评率。在中文影迷口中,电影有一个更幽默的译名:《老娘与海》。《洛杉矶时报》(LA Times)评价,电影“是一种对年轻观众的证明,今天的社会对女性力量有了更多、更全面的关注”。因为女子世界杯等国际赛事的推动,女子体育赛事获得更多投资机会。《福布斯》杂志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女子体育赛事收入有望超过10亿美元,“女子体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吸引投资者关注”。
尽管打出平等口号,巴黎奥运在赛事细节上依然被媒体批评。奥运开赛之前,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更新了摄影师指南。OBS对英国《卫报》解释,因为大部分摄影师都是男性,公司觉得必须更新他们的“取景观念”:“很遗憾,在一些赛事中,摄影师拍摄女运动员的方式依然让人感受到陈旧的性别观念。女运动员出现在赛场上,并不是因为她们更有魅力或者更性感,她们参赛是因为她们是精英运动员。”巴黎奥组委调整了赛程,将女子马拉松作为本届奥运的最后一项赛事。在过去,关注度更高的男子比赛通常是“收官之战”。
“外界无法想象身为顶级运动员的女性经历着什么。”田径选手阿丽沙·菲利克斯(Allyson Felix)是奥运历史上获得奖牌最多的田径女运动员。东京奥运会之前,怀孕的菲利克斯被查出患有高危先兆子痫妊娠并发症,靠紧急剖宫产捡回性命。2023年,菲利克斯的队友、田径选手托妮·鲍伊(Tori Bowie)因早产去世,“这是毁灭性的打击。我们肩并肩作战,她却在这个时代用这样的方式死去”。菲利克斯怀孕期间,赞助了她十年的耐克提出减薪,合约条款在菲利克斯写公开信抗议之后才被修改。2024年,菲利克斯与纸尿裤品牌合作,在巴黎奥运村首次建立奥运托儿所,“我知道有孩子之后想要参加最高级别的比赛多么困难。加入国际奥委会时,我想成为运动员母亲的代言人,让她们在比赛压力下少一点操心”。
“我从未想过当奥运选手。但我看到身为运动员所拥有的机会、所能看到的世界,我知道,如果没有我热爱的运动,我永远无法走到今天。”
内容来自《周末画报》
撰文:奥利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