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不能碰的禁区,看历史上那些因为兴奋剂被终身禁赛的运动员

兴奋剂,又称体坛外挂,目前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兴奋剂主要有内源性肽类激素、合成类固醇类、麻醉止疼剂、血液兴奋剂、β—阻断剂、利尿剂、刺激剂七类。服用兴奋剂会使人心力衰竭、激动狂躁,损害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感染的可能性,长期或者大量服用,会引起中毒症状,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许多有害作用并不会立即发生,都是数年之后才慢慢出现,专业的医生也不一定能准确分辨运动员是否处于危险期。

1999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瑞士成立,办公地点设置在奥林匹克国际奥委会大楼。有的运动员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不惜冒着被禁赛、名誉扫地的风险,在比赛前服用兴奋剂。今天就来看看那些因为兴奋剂被终身禁赛的运动员。

环法七连冠霸主阿姆斯特朗

斯·阿姆斯特朗,1971年9月18日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普莱诺,1992年开始职业生涯 。身患癌症的阿姆斯特朗经过治疗后于1997年重回赛场,10次参加环法大赛,创造了环法历史上的奇迹—七连冠,是环法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虽然阿姆斯特朗虽然在环法比赛中,服用兴奋剂的质疑也一直跟随着他的连战连捷,并且长时间受到美国反兴奋剂机构的指控,该机构说,阿姆斯特朗从1996年就开始使用促血红细胞生成素等违禁药物,2012年8月27日,阿姆斯特朗放弃对禁药调查的申诉,美国反兴奋剂机构宣布剥夺阿姆斯特朗在1998年之后获得的所有冠军,并将其终身禁赛。虽然国际自行车联盟和阿姆斯特朗的律师都认为,美国反兴奋剂机构无权剥夺其成就,于是该组织向国际自盟提交了长达一千多页的调查报告,报告里面有多位证人的证词,其中有部分还是阿姆斯特朗曾经的队友。不久后又曝出其他事件,最终国际自盟认可了美国反兴奋剂机构的认定。

展开全文

短跑名将本·约翰逊

1961年12月30日出生的本约翰逊,是80 年代非常出名的短跑选手,在1987年举办的罗马田径世界锦标赛上以9秒83夺得100米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在1988年汉城1988年夏季奥运上再次打破他创建的100米世界纪录,此后被查出服用类固醇被禁赛两年。1993年,在蒙特利尔的一次比赛中再次被查出使用兴奋剂,遂被终生禁赛。

蝶泳新星劳拉·阿泽维多

2003年5月1日,21岁的巴西姑娘劳拉·阿泽维多在2003年5月1日参加的泛美运动会游泳预赛中,被监测出尿液中存在三种违禁成分。随后被被巴西泳联正式禁赛两年。

禁赛期间,阿泽维多提起上诉,2003年的9月16日,巴西泳联执行法院的要求,临时解除禁赛令。但最终被判决习性原来的禁赛处罚。2004年6月阿泽维多以禁赛令被临时撤销为当挡箭牌参加巴西冬季国家游泳锦标赛,再被选中参与反兴奋剂测试,阿泽维多直接拒绝接受检测。

巴西泳联将此事上报国际泳联。阿泽维多未按照规定参加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听证会。最终裁定,阿泽维多第二次违反禁药相关条例,依例判以终身禁赛。

男子20公里竞走世界纪录保持者谢尔盖·莫罗佐夫

2012年12月18日俄田径协会宣布,竞走名将,男子20公里竞走名将谢尔盖·莫罗佐夫因“违反反兴奋剂规定”遭终身禁赛,而且自2011年2月25日之后的比赛成绩被全部取消。

越野滑雪运动员约翰内斯-杜尔

2014年,奥地利著名越野滑雪运动员约翰内斯-杜尔在参加男子50公里集体出发赛前,例行的监测之后,被查出服用兴奋剂,打破了冬奥会从未查出过兴奋剂阳性的案例。国际奥委会纪律委员会禁止杜尔参加之后的所有比赛,奥地利奥委会同意这一处罚,奇葩的是2018年在接受电视采访中,翰内斯-杜尔爆料自己一直吸毒,之后奥地利反兴奋剂机构宣布,杜尔被终身禁赛。

结语,除了终身禁赛外,被处以数年禁赛期的运动员更是数不胜数,体育运动是一项崇高的运动,使用兴奋剂是一种欺骗,这种欺骗严重破坏了平等的体育竞技精神,也是人们对体坛赛事的公平产生怀疑。所以请广大的体育运动员们,严格恪守体育竞技精神,不要去触碰兴奋剂这个禁区,不然终有一天你会为此付出代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预选赛欧洲区|乒乓球世界杯几年一届|G1新闻的世界杯全球视野站|noticias-g1.com All Rights Reserved.